分類
家長園地

學好英文沒有速成班

家長錦囊

3 月 2025

撰文:資深升學專家輔導教師協會榮譽顧問趙榮德先生

學生問我:「學英文有沒有quick fix (速成)?」我說:「沒有!」其他科目可能有速成的方法,但英文沒有。因為英文是語文 (Language) ,而語文是技巧 (Skill),學習語文是學習一種技巧,而學習技巧一定要有耐性、毅力和勇氣,像打太極拳、打乒乓球,一定要天天練習,持之以恆,才有所成,所以學英文沒有速成!

 

以下介紹三個有人用過而成功的方法,大家不妨選擇一個適合你性格的來試試:

 

第一個方法是 Read 、Read 、Read(大量閱讀),大量閱讀可分兩種,第一種是大量閱讀同一作者的作品,第二種是大量閱讀不同作者的作品。我讀大學時,認識一位英文能力奇佳的同學,雖說他是中國人,但曾經擔任一份英文報章的總編輯,英文程度自是超人一等。我問他如何練好一手好英文,他說他曾經把柯南道爾 (Conan Doyle) 的《福爾摩斯》 (Sherlock Holmes) 原著全集由頭到尾精讀過一次,自此英文「脫胎換骨」,這是大量閱讀一個作者成功搞好英文的好例子。

我教過一個血液有毛病的中一學生,他每上課兩個月便要卧病於床半個月,但他考試的英文成績卻差不多是全班之冠。我問其原因,他答我:「我卧病於床那半個月,表哥天天送我三四本英文書,我無事做,於是每天把書看完,結果不知不覺把英文水準提升了!」這是一個大量閱讀不同作者成功搞好英文的好例子。

 

第二個方法是每天朗誦英文報紙的「讀者來函」:話說有一次晚宴,有一位成績十分「標青」的學生走來與我寒喧。我知道他是由另一間中文小學轉入喇沙中一的學生,我問他怎樣學習英文,原來他每天把《南華早報》(SCMP)的讀者來函大聲朗讀,讀足六個月,對英文自然有信心,自此對英文有興趣。後來,他會考還考到九優佳績。

 

第三個方法是學好英文文法,那是於 1953 年獲諾貝爾獎文學獎的英國首相邱吉爾 (Winston Churchill) 所說的。他在 〈My Early Life〉中說,因為薩默維爾老師每天教他不斷剖析英語用法(practiced continually English analysis),結果令他的英文水平大大提高。他說:「我徹底地學習,所以在我的骨子裡也烙上了一般英國句子的基本結構。」(I learn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British sentence ) 懂得怎樣做句,還怕學不好英文嗎?

以上三個方法,都是學好英文的不二法門,三個方法都有一個共通點:學好英文,要有耐性,沒有速成!

分類
家長園地

書寫能力小訓練

家長錦囊

3 月 2025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他的字永遠都寫不到在線上,全部會『飛』的!」

「他的字都不能寫在格裡,通常一個字『霸』兩個格!」

「他寫字時經常跳行或跳格!」

「他寫字時好像不夠力似的,字跡淺得幾乎看不到了!」

 

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學習寫字時的寫照。孩子在書寫時,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最簡單的,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靈活性(精細動作)。如果精細動作訓練不足,孩子可能會出現寫字或執筆無力等情況。家長可如何處理和訓練呢?很簡單,就是從小便讓他們多玩泥膠、黏土和麵粉等玩意。

其次,視覺空間及眼球的控制,對抄寫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的球類活動是極佳的訓練項目,透過視覺追蹤並作出擊(或踢)球的動作,也是一個很天然和有趣的訓練。除此之外,找不同遊戲(找出兩幅圖畫的不同之處)、迷宮遊戲(先用眼找出路,然後才用筆連線)等,也對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

 

在抄寫練習中,手眼協調當然也不可忽視!拋接豆袋、釣魚遊戲、倒水練習和剪紙等,對手眼協調幫助也很大。

這些遊戲應該在甚麼時候開始進行?每天需要「操練」多久?其實,當這些遊戲在孩子懂得和能夠玩的時候,家長便可以與他們玩了。而且,家長應以孩子的意願為基礎,當孩子不想玩時,家長便應該轉換遊戲,而並不是硬性要求進行多久。筆者的理念是,透過日常的遊戲,孩子便可以獲得一定的技巧,避免問題出現,而不是進行補救式的操練。否則,多好的遊戲也會變得乏味無趣,是受苦多於享受吧!

分類
家長園地

小朋友好怕醜 可以點算好?

家長錦囊

3 月 2025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幼兒見到陌生人,或身處在陌生環境,變成「怕醜仔」和「怕醜妹」十分常見。家長可以如何讓他們突破自己?不要每次遇見新朋友都躲在自己身後?

孩子是怕陌生人,還是怕任何人?

其實,害羞對於幼兒來說也是相當普遍。因為他們不理解對方的動機或意向,或是對陌生的新環境而感到害怕,這是很平常的反應。害羞是一種心理的內在意識,家長應從幼兒對不同人的反應,分析他們是害怕陌生人,還是害羞得連熟悉的人也感到害怕。

 

如果孩子是因為陌生人的外表和衣著打扮奇特,或是身處陌生的環境、燈光不足或是封閉密的空間而感到害羞。其實成年人也可能有這些行為表現,就像身處陌生的地方或人群時,行為較害羞或驚慌都是正常的。

 

循序漸進 適應環境和人群

事實上,有外向的幼兒,也有內向的,這是他們個性的特質。家長一方面需要接受他們,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他們突破自己。如果幼兒是長時間地害羞,就會影響他們探索四周事物和提升認知能力的機會、與人交往及互動可提升社交能力的機會,以及參與不同學習、接觸新事物的可能性。

 

家長應由熟識到陌生,循序漸進讓幼兒適應和他人相處。由同住的家人到親戚、鄰居、熟朋友、生疏的朋友到陌生人,慢慢把幼兒的社群圈子日漸擴闊。另外,有些幼兒不是害怕面對人,而是因為身處某些陌生環境,家長應定期帶幼兒到不同的陌生地方接觸新事物,讓他們學習處變不驚,增加他們社交的安全領域,但家長亦不能操之過急。

發展障礙亦引致孩子「害羞」

此外,家長也應留意幼兒會否出現了一些發展上的障礙,而令家長誤以為是害羞,或者這障礙是令幼兒變得害羞的真正原因。例如幼兒如果出現聽力發展問題,他的反應及接收聲音能力自然較正常的幼兒為差。又例如,如果幼兒有近視或遠視,往往會因為看不清楚而出現「害羞」的情況。如果家長並未察覺這是視力問題所致,就會以為幼兒是真的比較害羞,而忽略了真正的問題。

 

還有,感統有否失調、有沒有社交障礙、不同感官渠道之間的協調是否有發展不佳的情況,都會令幼兒出現以上的情況。如果家長未能判斷問題所在,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找出問題的根本,對症下藥及早處理,就可大大減少對幼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