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锦囊

如何培育富安全感的孩子?

撰文:美国游戏治疗协会注册游戏治疗师(督导)注册社工陈子慧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感谨次于生存需要之后,是人类第二个基本需要。儿童如安全感不足便会出现很多行为问题。因没有足够支持放心去探索世界,亦没有足够信心相信有人可以提供安全的保护,于是便以不同问题行为发出误导讯号以表达情绪需要。很多时家长以为孩子有行为问题便更加严厉地管理行为,但往往适得其反,令孩子的情绪需要更不被满足。

 

多年的研究均发现安全感建基于与照顾者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有安全依附关系的孩子调整情绪的能力较高,会自己解决问题,有较高的自尊心及同理心,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及能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如何可以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却是很多父母的困难。

 

了解孩子的需要

孩子有时需要自己探索世界,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有时却需要父母的帮忙去调整情绪。父母要知道何时放手,何时伸出双手提供拥抱与支持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需要。年幼孩子于公园玩耍时会走得很远,想要自己探索世界,较年长的会在父母监管功课时表现不悦,都是需要父母放手支持探索的需要。但当孩子跌倒痛哭又或者是因不懂做功课而困扰流泪时,便需要父母协助调整情绪的时候。

与孩子同在

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通常会尝试尽快想办法处理。但与孩子同在却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且最能够有效协助孩子建立调节情绪能力。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只需要陪伴孩子,接纳及同理孩子的情绪,讲出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父母的接纳与明白是安全依附关系的基础。

 

作个坚定掌控的父母

父母会以为明白孩子的感受便失去掌权能力,但正正相反的是,父母其实需要在明白孩子的情绪感受同时掌控限制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如要离开公园时孩子因不舍而发脾气,父母可以明白孩子感受,同时也要坚定离开。或者孩子因感到功课困难经常拖延做功课的时间,父母可以明白孩子的困难但同时需要执行拖延做功课的后果。所以,温柔而坚定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感到安全。

 

了解自己的成长如何影响自己当父母

我们从父母学习如何当父母,也同时背负着童年的包袱。当我们于与孩子相处上出现困难时,或多或少都与我们自己的成长有关。有些父母自己成长时父母因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当自己成为父母时便会付出更多时间给自己的孩子,但当时间付出了却要面对孩子仍然有很多情绪而自己却没有情绪被满足及了解的经验时,面对孩子的情绪时便可能受自己的情绪影响而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所以,父母先了解自己的成长如何影响自己,然后才可于与孩子相处时重新调节自己,细心观察及响应孩子的需要。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