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价值观教育——同理心

家长锦囊

12 月 2024

撰文:卓王咏诗博士

 

最近,天气不稳定,经常落雨。我在等巴士期间,遇见一班中学生排队上车,赫然发现有一位女同学没有带遮,非常狼狈,我连忙与她分享我的雨伞。他们是穿着同一学校的校服,可能彼此不太认识,但看见同校同学如此狼狈,为何没有一位同学愿意跟她分享雨伞?这令我想起从小建立同理心的重要性。  

 

1.  同理心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他在《EQ II:工作EQ》一书中指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是以同理心为基础,可以试着从察觉他人需要及关心对方的看法等原则为出发点,了解他人观点,认知他人情绪与响应对方的感受,同时提高个人的同理心。意即同理心强,人际关系比较好,相反亦然。

 

2.  认知他人情绪

 

透过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与处理问题。我们要从小教育儿童先认识自己的情绪,亚洲人的小区较为内敛,除了开心不开心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情绪。从小向儿童灌输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却有适当及不适当的处理情绪方法。例:可以愤怒,愤怒时可以向人倾诉,但愤怒时打人便是不恰当。从小认识自己的情绪,也会较容易体会他人的情绪,慢慢培养同理心。

3.  察觉他人需要

 

处于密集的香港,各人也很忙碌,经常垂下头打手机,较少留意身边人和事。儿童从小认识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有助长大后察觉及敏感于他人的需要。

 

笔者相信小朋友从小培养同理心非常重要。最近教育局提倡价值观教育,当中包括:同理心。各人从小培养理解他人的感受及需要,设身处地明白他人,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参考书籍:

丹尼尔.高曼(1998) 《EQ 2: 工作EQ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
家长锦囊

讲故事有助语言发展 如何提升小朋友叙事能力?

家长锦囊

12 月 2024

撰文:言语治疗师王雅恩

儿童透过说故事,可以学习如何把他们学到的词汇组织成句子,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不过,有不少家长引导孩子说故事时,往往无从入手。以下是一些小秘方,有助提升小朋友的叙事能力。

 

1.  选择适当的故事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孩子的故事说得好,家长第一步必须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根据 2006 年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供幼儿阅读的图书内容应该健康有趣、人物造型生动和插图能清楚展现主题。


选择图书时,家长应留意内容是否适合孩子的兴趣和生活。另外,家长宜先由情节简单和重复性句子较多的图书开始,帮助孩子掌握和运用故事中的句子。随着孩子长大后,家长可选择内容情节较复杂的图书。故事的题材可多样化,以增进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探索。

2.  从模仿中学习

大部分的孩子不但喜欢听别人说故事,也喜欢说故事给别人听。不过,部分家长可能过于心急,于是买了一些图书回来后,便督促孩子快点说故事,结果反而令孩子对说故事失去兴趣。倘若孩子未能掌握叙事结构,即使家长如何督促孩子,孩子也不会说到一个好的故事。因此,家长应先让孩子从模仿中学习。家长给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接下来换他说故事,提醒他要把故事里发生的事情按顺序讲出来。

当孩子说故事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用完整的句式,并对他们的故事作出响应。例如,当孩子用较短的句式来说故事时,家长可以替他们延长句式,在他们的说话中加上新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再说一遍。例如孩子说︰「冰冰拿走了大苹果。」家长可以尝试将句子扩张成「冰冰拿走了最大的苹果」,并请孩子仿说一遍。

如果孩子一时记不清楚故事细节,家长可以给适当的提示孩子,例如可以指着图画提醒他,或者利用问题来引导他。当孩子讲完后,家长应赞赏他付出的努力。如果孩子在提示下,仍未能复述故事内容,家长可帮忙他说出他忘记的那一小段,再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分类
家长锦囊

小朋友爱与父母同床 5大方法助小朋友过渡至独自睡觉

家长锦囊

12 月 2024

撰文︰家庭动力婚姻及家庭治疗师方月玲

天气开始热起来了,夏天即将来临,这除了是孩子戒片的好时机外,也是准备让他们独自睡觉的好机会。很多时候,新手父母也会认为孩子年纪还小,不放心让他们独自在睡房中睡觉。结果,孩子一出生后,便与父母同床而睡或是同室而睡。久而久之,孩子的睡房变成杂物房或爸爸独睡的地方。

 

当然,父母也会感到与孩子同房同睡的「苦况」,包括不能在房中闲话家常、睡觉时转身也怕影响孩子,令一家人不能有各自的空间,好好休息。

 

孩子独睡 培育成长

 

当孩子长大了不少时,父母也开始商讨是否要让孩子单独而睡。究竟甚么年纪的孩子才适合独自睡觉呢?笔者见过不少的家庭,有些孩子从出生起便独自睡觉,也有一些孩子到了12岁,仍与妈妈一起同床睡觉,而爸爸也独睡了 10 年以上。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因为不同的原因或理由,而要安排孩子与父母同房或同床而睡。究竟与孩子长期同床而睡,是否会影响夫妻关系?无论你家中的情况如何,相信如果孩子能单独睡觉,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能力及责任感,都是正面的。

 

以下有几个方法,或许能协助孩子由与父母同床同房,顺利过渡到单独而睡:

1. 让孩子参与设计自己的房间

透过参与挑选自己喜欢的床、床单、墙上的图案或灯饰,孩子对于这个转变会变得雀跃,也能以正面的态度来面对与父母的「分离」。

2.  让孩子选择陪睡的对象

孩子喜欢与父母同睡,同时表达了他们情感上对父母的依附。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也有着情感依附的需求。如果能把部分对父母的情感需要,转移到一些对象上,也可减低孩子独睡的焦虑。让孩子选择陪睡的对象如毛公仔、手帕、揽枕等,也会令孩子比较安心单独睡觉。

 

3.  在孩子房间午睡

在初期,可先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午睡,让他熟习新的环境,慢慢地便容易接受是自己拥有的新天地。

 

4.  父母行动一

有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独自睡觉,相反是父母不舍得与孩子分离。如果父母一致同意安排孩子独睡,便要互相支持,行动一致。

 

5.  坚持再坚持

要孩子独自睡觉,除了对孩子来说是新的体验,父母也要调节适应。在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挑战或想放弃的时候。只要家长明白这是必然的过程,自然可以互相支持及坚持。只要父母也以正面的态度、平常心面对这个转变,孩子也会欣然接受这个对他成长发展有好处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