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开放式提问有助提升幼儿联想力

家长锦囊

1 月 2025

撰文: 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

很多家长希望可以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其实只要父母适当地引导子女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串连起来,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就可以让他们有意识地思考眼前所见到的事物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小朋友看到苹果的时候,让幼儿想想有甚么对象亦是圆形或红色的;听见雀鸟的叫声,幼儿会想到甚么动物也会飞。

 

多向子女提出没有限制性的问题

 

当家长向幼儿提出发问时,切勿强迫他们回答或要求一个确实的答案,甚至毋需他们马上回答问题,因为他们可能还在联想中。家长不需提出有任何限制的问题,可以随意地想起甚么就问甚么,例如筷子像甚么对象,甚么人和学生一样要穿制服。除了让他们多思考之外,家长亦可以与子女一起思考和讨论,藉此当作亲子活动,有助增进彼此的感情。

 

除了个别发问,家长还可以让幼儿与兄弟姊妹或朋友一起回答问题。对于能力较高的幼儿,父母可以让他们回答多些不同的答案;能力普通的小朋友,可以回答少一些的答案;能力相对较弱的,家长可以透过适当地提示和示范来引导他们回答。

父母可以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可以提问的问题,甚至可以尝试问一些有想象和讨论空间的问题,好让子女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父母可以问子女户外有甚么东西是圆形的、家里有甚么东西是用铁做的、有甚么食物是红色等。反而一些有确实和肯定答案的问题,例如数学题(1加1等于多少),我们一般称这些问题为「封闭式问题」,由于只有特定答案的问题,其实对提高幼儿的联想力没有太大帮助。

事实上,创意联想是应该从最小的事情开始推想,这样才是训练幼儿联想力和思考力的好方法。所以家长们不妨由今天开始,提升幼儿的联想能力吧!

分类
家长锦囊

与其过度保护 不如陪伴经历高低起跌

家长锦囊

1 月 2025

撰文:婚姻及家庭治疗师 

   儿童游戏治疗师 李慧芝

最近在脸书上看到一位好友分享了一段短片,记录了她5岁的大儿子示范如何用锯齿小刀切西兰花,经剪接后的短片约3分半钟,全程由妈妈负责拍摄。在短片中,男孩的刀法谈不上熟练,但脸上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而且还解说得头头是道。

 

作为一位治疗师,笔者也很赞同妈妈的做法,就是放手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和汲取经验,因为毕竟锯齿小刀的伤害性有限,即使真的割伤了手,最多也只是皮外伤,小孩子也会很快复原。可是我作为一子之母,观看着整个过程,也不其然担心起来。

小男孩顺利切完整棵西兰花,我也顿时松了一口气。我心里十分欣赏男孩的耐心和努力,但我更佩服这位妈妈的勇气。

 

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在放手让孩子尝试,以及担心孩子遭遇挫败两者之间挣扎着。许多父母在理性上明白孩子需要有适度的空间自主自决,并从中建立责任感和自信心。然而作为爱锡子女的父母,也同时会不忍看到孩子遇挫折或经历痛苦。这些担心和焦虑,会驱使父母以不同的方式保护孩子免于犯错,例如为孩子做决定,替孩子完成他们应负的责任,又或是说服孩子以父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等等。

 

父母担心子女遇挫败,都是基于爱护他们,这亦是人之常情。然而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大的爱,并不是去保护孩子免于犯错和受伤,而是陪伴孩子经历种种高低起跌和成败得失。这一种陪伴包含了对子女的尊重、信任和支持,就是尊重孩子有自己的选择,并且信任他们有能力承担其选择的后果,以及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仍能百分百的支持孩子的决定。

没有人能保证孩子的人生一帆风顺,但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子女感受到自己是绝不孤单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满有自信地不断探索、学习和发展所长。

分类
家长锦囊

如何协助孩子分清「需要」定「想要」?学理财从「身教」开始

家长锦囊

1 月 2025

撰文:认可儿童财商导师Miranda Lee

 

成长在疫情下的孩子,既不能外出上学,就连上街购物的机会也少了,不少家长们也担心孩子在成长的旅程上好像有点缺失,苦恼怎样为家中的孩子们提供「心灵」补充品。

 

最近朋友提及,她的8岁女儿原来已经学会自己网购,前阵子更在网上书店一口气购买了很多文具和书本,并利用父母网上支付平台付款。购买过程中,女儿原本只想选购两本故事书,但被不断弹出的广告和优惠吸引着,不自觉地选购了很多额外「想要」物品。

 

的确,大人偶尔也会「想要症发作」,被产品的外表及广告诱惑,形成冲动消费,对于理财观念较弱的小朋友,更易误以为网购「零负担」,只要由父母电子支付,一切就如「想要就有」的消费模式。

如何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研究发现,父母对金钱的态度及理财的习惯,都直接影响孩子的理财观,所以「身教」相当重要,平日不妨让孩子多观察自己消费过程,体验父母如何面对「想要」的诱惑,购物前先问自己三条问题:例如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已有相类似,是否经常使用到等等,当自己已经心中有数,自然可以避免冲动消费。

 

为了寓购物于学习,我会先让孩子选购自己所需物品,付款时,就是教导孩子「理财」的好时机。重新让他们检视购物车内那些是「需要」的,考虑物品的价值和实用性,提醒「想要」虽可以满足欲望,但是否「需要」立即购买,并要由自己零用钱负担,直接让他们从钱包里拿出金钱来结账。这样,孩子便变得谨慎,立即思前想后,挣扎「买与不买」,苦恼之情相当搞笑。所以鼓励小朋友使用实体金钱,明白东西是要用钱买回来,不能随便浪费。

 

父母对金钱的运用,是孩子建立理财观的一面镜。所以以身作则十分重要,好好善用生活中的契机。所谓「想要」是无穷无尽,金钱却是有限,我们消费前必须三思,分辨「需要」和「想要」,量入为出。特别在疫情下,让孩子学会感恩和知足,才是给孩子一生受用的理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