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锻练小脑袋「脑力」训练小游戏

家长锦囊

2 月 2025

撰文:公开大学幼儿教育学士课程兼职讲师梁嘉敏

DHA 只是供应孩子脑部发展的养分,要孩子变得聪明,大脑必须得到适当的锻炼。今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脑袋锻炼小游戏,十分适合2岁至就读小学的儿童呢!

  1. 迷宫或找不同等脑图练习
    虽然迷宫和找不同等脑图练习是我们小时候的玩意,但到了这个年代,它们依然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脑图练习除了迷宫、找不同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模式,总之凡是需要孩子观察和专注地完成任务的图像游戏,均属于脑图练习。不知道大家是否认识Wally(中译《威利在哪里?》),它就是世上其中最受欢迎的脑图游戏。

其实脑图游戏不一定需要购买,也不一定印在书本上,我们在家中也可轻易制作脑图游戏。例如家长可以在一堆杂物中放两颗瑞士糖,那孩子一定会很用心地找出来呢!

  1. 收拾家中对象 并把对象分类
    其实日常生活上不同的环节,也是锻炼脑筋的大好机会,例如收拾和分类。把对象有条理地分类,不单能提升孩子的组织能力,更能发挥孩子的创意。有时孩子的分类方法可能跟我们成年人不同,不过也不无他们的道理,家长不妨问一下孩子为甚么会这样分类,你便会发现原来孩子的观察力可能比你更强,他们会用他们观察到的细节作分类,所以家长不应要孩子根据成年人眼中的分类方法,以免打击他们自我解难的主动性。

你可能会问,我家孩子不喜欢收拾对象,那该怎么办呢?在孩子还未养成收拾家中物品和分类的习惯时,一定要从游戏开始,以提升孩子花气力去完成「使命」的动机。例如可以举办「房间斗整齐比赛」或「阿四日」,让家庭成员互相帮大家执房等活动,以鼓励孩子收拾和分类,也可以锻炼一下「脑力」!

  1. 考记忆游戏
    坊间有很多记忆游戏卡,例如把十数张牌反转,轮流翻开两张,如果翻开了相同的卡牌,便可以拿到自己手上。另外,坊间亦有些绘有不同对象的图卡,家长可将它们打开排成一行,让孩子看了然后反转,再问孩子某一件对象在哪一张卡上。这些均是很好的记忆力游戏,成年人或孩子更可以发挥更多创意,变换一下玩法以增加趣味性。

分类
未分類

厨余都可以做食材?环保食谱健康又好味

家长锦囊

2 月 2025

撰文:基督教联合那打素社康服务

小区营养服务 / 小区营养推广主任梁可琪

「鸡蛋六只,糖呢?两茶匙,仲有啲橙皮𠻹」每当笔者听见这个电视广告对白时,都会不其然地想:「橙皮都可以做食材?」好奇心驱使我去寻找答案,终于给我找到了一些以厨余作为食材的环保食谱。这新发现带给我启发和提醒 —— 原来我们平日想也不想就丢掉的食材,如水果皮、鸡蛋和面包皮等,都是有用的食材,并可以融入菜色当中。

 

以橙皮为例,橙皮是橙的主要香味来源,当食物加入了这自然的香味和色素后,不但令食物的味道更添丰富,而且令卖相更吸引,从而令烹调者减少使用化学香料和调味料。

 

自制橙肉果酱 分享环保饮食讯息

 

读者不妨尝试自制清新开胃的橙肉果酱。制作果酱时,需留意橙皮的白色部分是否带有苦味,如有则应只取用橙皮的橙色部分,然后用热水浸软橙皮,连同橙肉和橙汁慢火煮至浓稠即可。放凉后,涂上已烘焙成金黄色的全麦方包享用。此外,已为父母者更可与小朋友一起自制果酱,既可从中教导小朋友每天吃两份水果,亦可与他们分享环保饮食的讯息。

食物除了提供味觉上的享受外,还供给我们热量和健康。但人们的浪费,往往制造出大量厨余,并影响环境健康。笔者在此邀请各位读者,从今天起,由自己出发,在「食」方面加点心思和创意,带着感恩的心去享用,积极在生活中落实「零厨余」的目标,一同用行动去爱地球。

给外出用膳的你:

低碳饮食小秘方:

  • 实践多菜少肉的饮食模式
  • 按所需分量点菜(如少饭、少面、少汁等)
  • 减少饮用咖啡、汽水(因其制作过程采用过多燃料和水)或使用饮管
  • 多堂食,少外卖
  • 自备食物盒将余下食物「打包」

给在家用膳的你:

不「余」健康煮食小秘方:西瓜皮煮汤

 营养好处:

  • 西瓜皮味道清甜,能丰富汤的味道,减少使用调味料
  • 面包皮烤烘成香脆饼干棒,伴以低脂奶酪食用
  • 选用全麦面包,连同面包皮食用能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帮助肠脏蠕动

分类
家长锦囊

口部肌肉发展要训练 为语言能力奠基础

家长锦囊

2 月 2025

撰文:言语治疗师郭子欣

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都不同,有些小朋友我1岁多便能讲出不同单字,2岁便能说出句子,与人沟通。但有些小朋友的语言能发展则较慢,事实上口部肌肉发展对进食及语言能力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可以不同小游戏,训练小朋友口部肌肉,为其语言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口部肌肉包括面颊肌肉、唇部、舌头及下巴的肌肉,会随着年龄增长以及进食经验转变而不断进步。口部肌肉的力度、控制、灵活度及协调性更是影响幼儿学习说话的重要因素。

 

幼儿日常进餐过程其实是很好的练习机会,但有些个案却是因为经常进食细碎甚至糊状食物,而导致咀嚼能力未能正常发展,既影响进食,亦影响语言发展。常见的情况如流口水及发音不清晰或准确,所以口肌问题必须正视。

 

以下是一些训练口部肌肉的简单小游戏,希望能透过有趣活动改善小朋友口肌能力,为语言能力发展打好基础。

 

吹气练习

 

玩法:

 

首先预备一个盆,家长及小朋友面对面,把盆放在二人中间。然后加入半盆水,把一只纸船放在家长的一边,船内放上小朋友喜欢的食物或小礼品(如:贴纸等)。家长先把纸船吹向孩子的方向,小朋友便可以拿走船内的食物或小礼品,如果小朋友想再获得食物或小礼品,必须把船吹向家长的方向。

 

透过这类吹气练习,能加强舌头向后缩以及圆嘴的能力,加强下颚的稳定性和控制度,以提升说话清晰度。

咀嚼练习

 

玩法:

 

把较硬身的蔬菜或水果(如:甘笋、青瓜、西芹和苹果等)切成条状,长度及粗度如食指相约。家长拿着蔬菜条的末端,然后把食物放到小朋友的大牙中间,以鼓励小朋友运用大牙咀嚼。家长需要固定食物的位置,当孩子咬一下,家长便将食物推入一下,直至小朋友把整条蔬菜条吃光为止,左右两边交替练习。家长可因应小朋友的能力,调节食物条的粗幼长短及软硬度。

 

咀嚼时需要嘴唇、舌头及下颚等等的口部肌肉互相协调,而语音发展也是透过不同口部肌肉的配合发出不同的语音,所以咀嚼训练有助改善发音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