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家长锦囊

学好英文没有速成班

家长锦囊

3 月 2025

撰文:资深升学专家辅导教师协会荣誉顾问赵荣德先生

学生问我:「学英文有没有quick fix (速成)?」我说:「没有!」其他科目可能有速成的方法,但英文没有。因为英文是语文 (Language) ,而语文是技巧 (Skill),学习语文是学习一种技巧,而学习技巧一定要有耐性、毅力和勇气,像打太极拳、打乒乓球,一定要天天练习,持之以恒,才有所成,所以学英文没有速成!

 

以下介绍三个有人用过而成功的方法,大家不妨选择一个适合你性格的来试试:

 

第一个方法是 Read 、Read 、Read(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可分两种,第一种是大量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第二种是大量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我读大学时,认识一位英文能力奇佳的同学,虽说他是中国人,但曾经担任一份英文报章的总编辑,英文程度自是超人一等。我问他如何练好一手好英文,他说他曾经把柯南道尔 (Conan Doyle) 的《福尔摩斯》 (Sherlock Holmes) 原著全集由头到尾精读过一次,自此英文「脱胎换骨」,这是大量阅读一个作者成功搞好英文的好例子。

我教过一个血液有毛病的中一学生,他每上课两个月便要卧病于床半个月,但他考试的英文成绩却差不多是全班之冠。我问其原因,他答我:「我卧病于床那半个月,表哥天天送我三四本英文书,我无事做,于是每天把书看完,结果不知不觉把英文水平提升了!」这是一个大量阅读不同作者成功搞好英文的好例子。

 

第二个方法是每天朗诵英文报纸的「读者来函」:话说有一次晚宴,有一位成绩十分「标青」的学生走来与我寒喧。我知道他是由另一间中文小学转入喇沙中一的学生,我问他怎样学习英文,原来他每天把《南华早报》(SCMP)的读者来函大声朗读,读足六个月,对英文自然有信心,自此对英文有兴趣。后来,他会考还考到九优佳绩。

 

第三个方法是学好英文文法,那是于 1953 年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所说的。他在 〈My Early Life〉中说,因为萨默维尔老师每天教他不断剖析英语用法(practiced continually English analysis),结果令他的英文水平大大提高。他说:「我彻底地学习,所以在我的骨子里也烙上了一般英国句子的基本结构。」(I learn thoroughly. Thus I got into my bones,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British sentence ) 懂得怎样做句,还怕学不好英文吗?

以上三个方法,都是学好英文的不二法门,三个方法都有一个共通点:学好英文,要有耐性,没有速成!

分类
家长锦囊

书写能力小训练

家长锦囊

3 月 2025

撰文:婴幼儿心理发展协会心理咨询师程卫强先生

「他的字永远都写不到在在线,全部会『飞』的!」

「他的字都不能写在格里,通常一个字『霸』两个格!」

「他写字时经常跳行或跳格!」

「他写字时好像不够力似的,字迹浅得几乎看不到了!」

 

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学习写字时的写照。孩子在书写时,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最简单的,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灵活性(精细动作)。如果精细动作训练不足,孩子可能会出现写字或执笔无力等情况。家长可如何处理和训练呢?很简单,就是从小便让他们多玩泥胶、黏土和面粉等玩意。

其次,视觉空间及眼球的控制,对抄写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的球类活动是极佳的训练项目,透过视觉追踪并作出击(或踢)球的动作,也是一个很天然和有趣的训练。除此之外,找不同游戏(找出两幅图画的不同之处)、迷宫游戏(先用眼找出路,然后才用笔联机)等,也对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

 

在抄写练习中,手眼协调当然也不可忽视!抛接豆袋、钓鱼游戏、倒水练习和剪纸等,对手眼协调帮助也很大。

这些游戏应该在甚么时候开始进行?每天需要「操练」多久?其实,当这些游戏在孩子懂得和能够玩的时候,家长便可以与他们玩了。而且,家长应以孩子的意愿为基础,当孩子不想玩时,家长便应该转换游戏,而并不是硬性要求进行多久。笔者的理念是,透过日常的游戏,孩子便可以获得一定的技巧,避免问题出现,而不是进行补救式的操练。否则,多好的游戏也会变得乏味无趣,是受苦多于享受吧!

分类
家长锦囊

小朋友好怕丑 可以点算好?

家長錦囊

3 月 2025

撰文:新领域潜能发展中心注册教育心理学家彭智华

幼儿见到陌生人,或身处在陌生环境,变成「怕丑仔」和「怕丑妹」十分常见。家长可以如何让他们突破自己?不要每次遇见新朋友都躲在自己身后?

孩子是怕陌生人,还是怕任何人?

其实,害羞对于幼儿来说也是相当普遍。因为他们不理解对方的动机或意向,或是对陌生的新环境而感到害怕,这是很平常的反应。害羞是一种心理的内在意识,家长应从幼儿对不同人的反应,分析他们是害怕陌生人,还是害羞得连熟悉的人也感到害怕。

 

如果孩子是因为陌生人的外表和衣着打扮奇特,或是身处陌生的环境、灯光不足或是封闭密的空间而感到害羞。其实成年人也可能有这些行为表现,就像身处陌生的地方或人群时,行为较害羞或惊慌都是正常的。

 

循序渐进 适应环境和人群

事实上,有外向的幼儿,也有内向的,这是他们个性的特质。家长一方面需要接受他们,另一方面需要培育他们突破自己。如果幼儿是长时间地害羞,就会影响他们探索四周事物和提升认知能力的机会、与人交往及互动可提升社交能力的机会,以及参与不同学习、接触新事物的可能性。

 

家长应由熟识到陌生,循序渐进让幼儿适应和他人相处。由同住的家人到亲戚、邻居、熟朋友、生疏的朋友到陌生人,慢慢把幼儿的社群圈子日渐扩阔。另外,有些幼儿不是害怕面对人,而是因为身处某些陌生环境,家长应定期带幼儿到不同的陌生地方接触新事物,让他们学习处变不惊,增加他们社交的安全领域,但家长亦不能操之过急。

 

发展障碍亦引致孩子「害羞」

此外,家长也应留意幼儿会否出现了一些发展上的障碍,而令家长误以为是害羞,或者这障碍是令幼儿变得害羞的真正原因。例如幼儿如果出现听力发展问题,他的反应及接收声音能力自然较正常的幼儿为差。又例如,如果幼儿有近视或远视,往往会因为看不清楚而出现「害羞」的情况。如果家长并未察觉这是视力问题所致,就会以为幼儿是真的比较害羞,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

 

还有,感统有否失调、有没有社交障碍、不同感官渠道之间的协调是否有发展不佳的情况,都会令幼儿出现以上的情况。如果家长未能判断问题所在,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找出问题的根本,对症下药及早处理,就可大大减少对幼儿的影响。